5G或成彩電業歷史性的十字路口
2020-09-04
2017年下半年開始,連續十余個季度的彩電價格大戰已經結束!彩電業內人士,近日紛紛暗示“品牌全面提價”的信息。2020年新冠疫情常態下,市場量價齊縮局面可能迎來“決定性”轉機。這必然對此前彩電業瀕臨行業性虧損的局面,產生重要影響。
且這一輪價格變化,與TCL全球率先布局5G電視、小米首推全球第一個透明OLED電視等,品牌策略趨勢的變化疊加,正在構成行業發展的新十字路口:本文的目標就是對過去2個月彩電行業產生的“歷史性”變革做一個小小的總結。
“被動的漲價”,面板說了算
6月到7月份,全球熱門型號液晶面板的價格已經上漲了20%以上。例如,行業研究機構WitsView發布的最新數據, 32寸面板8月第一周報價是41美元,比7月20日的38美元漲了3美元,比6月份的33美元則大漲了24%。——32英寸面板在32英寸電視中占三分之一的成本。而彩電業國內市場凈利潤率超2%的品牌并不多見。

因此,如果面板漲價超過5%,彩電終端價格不聯動,幾乎就會瀕臨虧損。2020年5月份以來,彩電面板主流產品價格漲幅基本均在10%,或者更高。這一趨勢,必然倒逼彩電業的產品價格調整。“行業上游價格和終端價格,重回2019年初的水平”,已經是進行時。不同型號彩電漲價100-500元,成為9月市場變化的焦點。
彩電業的命運再次上演‘面板說了算’的故事。”行業專家指出,面板業的影響,對彩電產品而言是“脖頸”式的。
即,這一輪彩電業的普遍漲價,更多起源于面板產業的變化:2019年底到2020年初,全球面板巨頭三星和LG幾乎關閉了所有的旗下液晶面板業務。這些生產線理論上占據全球彩電市場需求的四分之一。三星和LG的動作,使得此前由于OLED面板增量、我國大陸地區本土LCD面板增量,造成的行業過剩問題,“瞬間”解決。
且,這一輪產能變化速度很快:面板線建設需要18-24個月的周期,甚至更長。而關閉工廠只是“理論上幾個小時”的事情。同時,第一季度,新冠疫情影響下,彩電產業鏈“無比悲觀”,市場陷入“恐慌性”的壓產狀態。
但是,二季度,行業數據快速好轉:實踐證明,1。彩電的剛需特性、以及近年來移動視頻應用等對彩電業規模的擠泡沫作用,讓“彩電消費更能抗住疫情波動”——2020年上半年全球電視面板出貨1.3億片,同比下降9.2%,低于10%的預估,且行業預測下半年情況可能進一步好轉;2。大尺寸彩電降價、大尺寸銷量增長,例如國內市場65英寸上半年市場占比提升三分之一,70+以上尺寸成長率更是超過100%,加大了行業面板產能消耗——2020年上半年全球電視面板出貨面積78.8百萬平米,同比小幅下降0.5%,預計下半年可能正增長。
以上諸多因素相互作用,說明這輪面板漲價具有長期結構性。在供給端與需求端平衡重新建立,甚至由于大尺寸暢銷,可能出現產能不足的預期下,面板行業價格周期轉折向上,難以避免:終端產品價格大戰也必然結束,漲價會是未來一個時期的主旋律。
“主動的漲價”,彩電企業謀出路
就國內彩電市場而言,2020年上半年可謂慘淡收場:中怡康最新發布的推總數據報告顯示,2020年上半年,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,國內彩電市場銷售量1925萬臺,同比下降 12.26%,銷售額500.33億元,同比下降22.2%。
“量價齊跌”——如果面板價格持續下降,這門生意或許還能維持。而現在面板漲價了!彩電用價格換市場的方式,不要說“彩電存量市場結構中,沒有多少空間”,就連“降價的可行性”都已經不存在。這一格局下,彩電企業的發展之路在哪里?
2020年上半年,此前的價格戰之王,靠價格等優勢拿下年度單一品牌國內市場千萬臺規模記錄的小米,主推新品聚焦高端、高價格和大屏幕——49999元的透明OLED不僅是新物種,更是小米系產品的價格高點新記錄之一。
無獨有偶,傳統大廠創維,在8月份在國內市場引入歐系子品牌“美茲電視機”:深圳創維-RGB電子有限公司首席品牌官唐曉亮表示,“作為美茲旗下最高端的奢華級品牌,美茲黑標在中國市場專供高端消費群體。” “美茲黑標雕塑1”,單品售價199999元!……TCL MiniLED 75寸8K電視價格5萬+;海信100英寸影院級全色激光電視100L9-PRO,定價高達99999元……彩電價格天際線不斷突破。更有信息表明,下半年海信將把旗下子品牌東芝引入國內,東芝電視更將主打高端差異化市場。
“不管這些昂貴的產品是否能賣掉,至少彩電企業已經真心實意的要在高端市場‘試一試’。”行業評論指出,當小米系的“紅米”品牌的產品,都集中在大尺寸市場、價位相對較高,甚至超過傳統的小米品牌下的存量產品的時候,這種“高低搭配品牌之間新舊產品的錯位”,著實說明“彩電業價格戰已經到了必須改變”的時刻。
讓彩電企業主動選擇“更高端一點的品牌策略”:這對于彩電企業有足夠的吸引力。一方面,想提升利潤就必須提升價格和產品層次,尤其是在存量博弈